2025-05-11 無 DB 的 MVP → 加 DB 的進化版」超精簡、分步且可立即執行的路線圖

2025-05-11 無 DB 的 MVP → 加 DB 的進化版」超精簡、分步且可立即執行的路線圖

太棒 — 我把「無 DB 的 MVP → 加 DB 的進化版」做成一個超精簡、分步且可立即執行的路線圖。每一步都拆得很小、只做一件事,並附上可貼上執行的最小程式/命令與驗收標準。你照做、完成驗收就告訴我,我再給下一步。(一步一步學最穩)

概觀(兩個階段)

  • 階段 A(無 DB 的 MVP):讓前端可以問問題 → MCP(Mac)轉發到 OpenAI / DeepSeek → 回前端。不存資料,快速驗證整個流程。
  • 階段 B(加 DB 的進化版):把問答紀錄存在 MySQL(放在 Windows 的 Docker),加入使用者帳號基礎(可選 JWT),並做簡單的管理/查詢頁面。

階段 A — 無 DB 的 MVP(目標:最快把問答從前端跑到 AI 並回來)

總時長:每一步約 5–20 分鐘(取決於你熟悉度)。
先做「Step A1」,完成後告訴我,我再給 A2。

Step A1 — 在 Mac 起一個最小 MCP gateway(中介)

目的:確認 Mac 能接收前端/Windows 的 POST 並回覆(mock 或實際 API)

  1. 建目錄、安裝依賴:
1
2
3
4
5
mkdir ~/mcp-gateway
cd ~/mcp-gateway
npm init -y
# 如果 Node >=18 可以不用 node-fetch
npm i express dotenv
  1. .env(先可不放金鑰,測試 mock):
1
2
3
PORT=4000
OPENAI_API_KEY=
DEEPSEEK_API_KEY=
  1. gateway.mjs(貼上整段並儲存):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import express from 'express';
import dotenv from 'dotenv';
dotenv.config();
const app = express();
app.use(express.json());

const OPENAI_KEY = process.env.OPENAI_API_KEY || '';
const DEEPSEEK_KEY = process.env.DEEPSEEK_API_KEY || '';

const providers = {
openai: async ({ messages }) => {
if (!OPENAI_KEY) return { text: '[mock openai] 這是模擬回覆' };
const resp = await fetch('https://api.openai.com/v1/chat/completions', {
method: 'POST',
headers: { 'Authorization': `Bearer ${OPENAI_KEY}`, 'Content-Type': 'application/json' },
body: JSON.stringify({ model: 'gpt-3.5-turbo', messages })
});
const data = await resp.json();
return { text: data?.choices?.[0]?.message?.content ?? '', raw: data };
},
deepseek: async ({ messages }) => {
if (!DEEPSEEK_KEY) return { text: '[mock deepseek] 這是模擬回覆' };
const resp = await fetch('https://api.deepseek.com/v1/chat/completions', {
method: 'POST',
headers: { 'Authorization': `Bearer ${DEEPSEEK_KEY}`, 'Content-Type': 'application/json' },
body: JSON.stringify({ model: 'deepseek-v1', messages })
});
const data = await resp.json();
return { text: data?.choices?.[0]?.message?.content ?? '', raw: data };
}
};

app.get('/health', (req, res) => res.json({ status: 'ok', role: 'mcp-gateway' }));

app.post('/api/chat', async (req, res) => {
const { provider='openai', messages=[{role:'user', content:'hello'}] } = req.body;
const adapter = providers[provider];
if (!adapter) return res.status(400).json({ error: 'unknown provider' });
try {
const { text, raw } = await adapter({ messages });
return res.json({ provider, text, raw });
} catch (err) {
console.error('provider error', err);
return res.status(500).json({ error: 'provider error' });
}
});

const port = process.env.PORT || 4000;
app.listen(port, () => console.log(`MCP gateway listening on ${port}`));
  1. 在 Mac 上啟動:
1
2
node gateway.mjs
# 若要常駐可 later 用 pm2: npm i -g pm2 ; pm2 start gateway.mjs --name mcp-gateway
  1. 在 Mac 測試(同機):
1
2
3
4
5
6
curl http://localhost:4000/health
# 應得到 {"status":"ok","role":"mcp-gateway"}

curl -X POST http://localhost:4000/api/chat -H "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json" \
-d '{"provider":"openai","messages":[{"role":"user","content":"哈囉"}]}'
# 若沒放 OPENAI_KEY 會看到 mock 回覆

驗收 A1(完成就回報):

  • /healthok,且 /api/chatprovider=openaiprovider=deepseek 都會回覆(mock OK)。
  • 如果你想立刻測真 API,把 OPENAI_KEY 放進 .env(重啟)再測一次。

Step A2 — 在 Windows(或另一台)做簡單前端測試頁面(Ask)

(等 A1 OK 我再貼最小前端檔案。這一步會驗證 Mac 的網路可達性)


Step A3 — (選做)在 Mac 上用 pm2 常駐

1
2
3
npm i -g pm2
pm2 start gateway.mjs --name mcp-gateway
pm2 save

階段 B — 加 DB 的進化版(目標:保留歷史、簡單會員)

當你在 A 拿到穩定的中介就做 B。B 我也拆成小步,先列重點與第一個子步。

為什麼把 DB 放 Windows Docker?

  • 你的 Windows 比較新,可以穩定跑 Docker + MySQL、方便管理 volume 與備份,不會讓舊 Mac 吃太多資源。

B Step1 — 在 Windows 用 Docker 啟動 MySQL(最小)

  1. 在 Windows 建一個資料夾放 docker-compose.yml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version: '3.1'
services:
db:
image: mysql:8
environment:
MYSQL_ROOT_PASSWORD: example
MYSQL_DATABASE: mindsite
ports:
- "3306:3306"
volumes:
- db_data:/var/lib/mysql
volumes:
db_data:
  1. 啟動:
1
docker-compose up -d
  1. 驗證(在 Windows):
1
2
docker ps
# 或用 mysql client 連上 localhost:3306

驗收 B1:MySQL container 正常啟動,能用 client 連上。


B Step2 — 在 Mac 的 gateway 加上最小 DB 存取(Node mysql2)

(等 B1 OK,我會給你 npm i mysql2 的最小程式碼把每次問答寫進 readings 表)


小型 repo 建議(很簡短)

1
2
3
4
5
mindsite-backend/
gateway.mjs
.env
mindsite-frontend/
vite project with Ask.vue

安全 & 實務小提醒(必讀)

  • API keys 只放在 Mac .env(server),不要放前端。
  • 測試 LAN 請先不要做 port-forward 開到 Internet;若要測網路通,先用 ngrok。
  • 舊 Mac 只做路由/adaptor,不要跑 heavy compute 或 DB。
  • 日誌:開發期就把 console.log 改成簡單檔案或 winston,方便追蹤。

我現在先給你 最重要的下一件事(立刻做)
請在你的 Mac 上照 階段 A Step A1 的指令把 gateway.mjs 啟動並測試 /health/api/chat(mock 回覆也行)。完成 A1 的驗收後回來告訴我「A1 完成」,我會立刻給你:

  • A2(可直接貼用的最小前端 Ask.vue)與測試方法,及如何從 Windows 呼叫 Mac(包含排錯防火牆指令)。
  • 或若你想直接跳到 B,我會把 B Step2 的 gateway -> mysql 存儲完整程式貼給你。

你先做 A1,做完回我「A1 完成」或把出現的錯誤貼上,我馬上回下一步。

好,我幫你把之前設計的 「無 DB 的 MVP → 加 DB 的進化版」學習路線圖,整理成一步步、附上簡稱翻譯的版本,方便你理解每個步驟的角色與目的。每個步驟都非常小、可立即驗收。


心靈算命網站學習路線圖(附簡稱翻譯)

總體概念

  • **MVP (Minimum Viable Product,最小可行產品)**:先做最簡單能跑通的功能,不追求完整。
  • **MCP (Model Context Protocol,模型上下文協定)**:你的 Mac 上的中介 server,用來連接多個 AI 服務。
  • **DB (Database,資料庫)**:存使用者問答歷史、會員資料等。
  • **API (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,應用程式介面)**:前端與 MCP server、AI 服務之間的通訊介面。

階段 A — 無 DB 的 MVP(快速驗證 AI 互動流程)

目標:前端問問題 → MCP server → AI 服務(OpenAI / DeepSeek) → 回前端。不存資料

Step A1 — 建立 MCP Gateway

  • 功能:在 Mac 上起一個 Node.js server,接收前端請求,轉給不同 AI provider。

  • 驗收:

    • /health 回傳 MCP 狀態。
    • /api/chatprovider=openaiprovider=deepseek 能回傳 mock 或實際回答。
  • 簡稱翻譯:

    • MCP:中介 server
    • AI provider:AI 服務提供者(OpenAI / DeepSeek)
  • 操作:前面我給你的 gateway.mjs 指令與測試。

Step A2 — 前端最小測試頁面

  • 功能:建立 Vite + Vue 前端,能輸入問題並呼叫 MCP /api/chat,顯示回覆。

  • 驗收:輸入問題 → 點送出 → 顯示回覆。

  • 簡稱翻譯:

    • Vite:前端開發工具
    • Vue:前端框架

Step A3 — MCP Gateway 常駐

  • 功能:使用 pm2 或類似工具,讓 MCP 在 Mac 上常駐,避免關掉終端就停止。
  • 驗收:關閉終端 → MCP 仍可接收 API 請求。

階段 B — 加 DB 的進化版(保存歷史、會員系統)

目標:讓使用者問答可以保存到資料庫,方便後續擴展統計、會員、課金等功能。

Step B1 — 在 Windows 用 Docker 啟動 MySQL

  • 功能:

    • Docker:容器化工具,隔離環境、快速部署 DB。
    • MySQL:DB,用於存問答紀錄。
  • 驗收:MySQL container 正常啟動,能連線。

  • 簡稱翻譯:

    • Docker:容器化部署工具
    • MySQL:關聯式資料庫

Step B2 — MCP Gateway 寫入 DB

  • 功能:將每次問答寫入 DB(使用 mysql2 或 ORM),可記錄:

    • 使用者 ID
    • 提問
    • 回答
    • Provider
    • 時間
  • 驗收:

    • 發送問題 → AI 回答 → DB 有對應紀錄。

Step B3 — 前端顯示歷史

  • 功能:前端可查詢歷史對話。

  • 驗收:輸入會員帳號 → 顯示過去問答紀錄。

  • 簡稱翻譯:

    • JWT (JSON Web Token,網頁驗證用令牌):可選,用於會員登入驗證。

資源分配建議

電腦 角色 功能
Mac A(舊) Documentation / 技術文件 編寫設計文檔、流程圖、Git 操作
Mac B(舊) MCP Gateway / 中介 Node.js MCP server,轉發請求給 AI,mock 測試或真實 API 呼叫
Lenovo Windows 11 主開發機 + DB Docker MySQL、前端開發、整合測試、可能放本地 DB 和 CI/CD

實務小提醒

  1. API keys 只放 MCP server 的 .env,前端不要放
  2. Mac B 性能有限 → 只做路由/adapter,不跑大型模型
  3. LAN 測試 → 先不要開網路端口,正式上線再考慮 ngrok 或 port-forward
  4. 日誌與排錯 → 開發期可用 console.log,之後用 winston 寫檔
  5. 驗收逐步做 → 完成 A1 → A2 → A3,再進入 B1 → B2 → B3

我可以幫你把 Step A2(最小前端 Ask.vue) 做成 可直接貼上執行的完整檔案,包括呼叫 MCP、顯示回覆、mock 測試的方式。

你希望我現在直接給你 Step A2 的程式碼嗎?